近期,知名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了《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抗衰老行业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39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160亿美元。而中国的抗衰市场也增速迅猛,福布斯的数据认为,中国抗衰老市场未来有1000亿的发展空间。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崛起,国内已经掀起“全民抗衰老”的风潮。与此同时,围绕“老”字展开的市场正在进一步发力,无论是年轻人“抗初老”,中年人“抗衰老”,老年人“抗老”,还是单纯的皮肤抗皱,抑或是深层次的情绪、生活方式的健康化,都在预示着:这个千亿级市场已经来了。国内抗衰老市场潜力巨大,各大美妆品牌正在不断寻求有效的抗皱产品来满足这一需求,如何发力在这一赛道中参与竞争,也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
“抗衰老”人口基数庞大,产品与市场需平衡
据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18岁的青涩女生,还是50+岁的成熟女性,更甚至对外表关注度较高的男性,都在关注衰老问题。可见消费者对于保持年轻外表的需求及其强烈,这也表明抗衰老在市场力量及颜值经济的相互作用下,将继续繁荣发展。艾媒咨询研究发现,90后消费者对于护肤及抗衰老概念相对成熟,抗初老意识较强,而据某电商平台2022年“618”的销售数据来看,已有28%的00后开始使用抗衰老产品。由此可见,90后与00后正逐渐成为抗衰老市场的新生力量。
面对多元化的消费市场需求,产品的针对性、产品线的多元化成为众多品牌企业的首要课题。抗衰老产品细分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抗衰老消费需求,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供更有效、安全和便捷的抗皱、抗衰老解决方案;其次,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加强研发、质检和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一些消费者对化学成分的担忧也成为市场的一个问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有机的抗皱产品。
抗皱修护产品:技术驱动时代已到来
目前,美妆产品已经从过往的靠营销驱动转向了以技术驱动来构建品牌竞争力,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研发,美妆产品的推出都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过程,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潜心深耕,更需要强大的企业实力作为依托。
相对于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产品功效”、“成分”和“技术”的关注度更高,成为选购修护抗皱类护肤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健康及美妆市场深耕了30年的知名企业尚赫公司深知行业趋势,其研发团队负责人谈到:“美容护肤产品,特别是抗皱产品的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成分党’,他们通过观察产品的成分优劣来判断是否符合自身的使用要求。”这位负责人介绍,产品需要不断地优化迭代,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在抗皱领域,玻色因、视黄醇和多肽被称为是化妆品成分“三杰”,其中“玻色因”被一些“成分党”视为抗皱的“神仙成分”,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多大牌护肤品的喜爱。玻色因在皮肤不同层次均能发挥其功效,比如改善皮肤状态、增强皮肤弹性等;而“多肽”更是直接针对于各种因年龄增长形成的表情纹,例如:眼角,额头,法令纹位置,起到面部舒缓皱纹的作用;此外,“三杰”中的视黄醇,则是在修护肌肤过程中,使皮肤平滑紧致的有利武器。尚赫今年重磅打造的‘焕妍抗皱系列’产品不仅加入了这三种明星成分,还进行了特性化成分的效量添加,其中玻色因溶液的添加量高达35%的;而在‘肽’这个小分子成分上,则选用了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四肽-7这种吸收力好,高稳定性的成分,目标性的针对肌肤达到紧致、修护的作用。
在思考如何为肌肤提供抗皱解决方案时,尚赫的研发团队发现,在众多品牌的抗皱修护产品都以“玻色因、视黄醇、多肽”为卖点的背景下,明星成分与其他原料组合也会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从保鲜、吸收、以及增效协同方面进行配方创新,以“乳霜协同、双抗皱纹”的理念,加入了千日菊提取物、蜂王浆提取物等成分,进一步为皮肤增加弹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护肤产品众多 安全标准先行
尚赫认为,化妆品的安全标准要求非常高,讨论化妆品的功效性,首先要研究的是安全性。化妆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中使用的成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且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确定其对人体无害。同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成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企业供应链的各环节部门全力配合,迅速完成法规的普及和规格标准的调整,为新政策要求的落实和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尚赫公司品控负责人介绍,尚赫进入中国30年以来,以自身经验摸索出一套相对稳定的管控系统,从供货商的生产环节开始,到入厂、制成、出厂、发货、仓储物流、售后,形成了整个环节全覆盖管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负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品牌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也在不断弥合,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的认知日益增强,对于安全选择抗皱功效产品起到了推动作用。未来,科学护肤、安全护肤将成为修护、抗皱的主流形式,产品生产研发企业也将对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精准打击”,共同推进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