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大漠建农场 ,敢教沙海披绿
—— 访耀国家庭农场创始人思耀国
家庭农场——指以家庭为单位,农户依托于耕地、养殖、林果等产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被提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模式流转。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农场既承载着农户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于家庭农场事业,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为我国农业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耀国家庭农场的创办人思耀国就是其中之一。
思耀国,榆阳区思路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级职业农民、陕西省高素质领军人才、“头雁”人才;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榆林市科普兴农分队队长、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名师;榆林市人大代表、榆阳区政协委员。
生于有“塞上明珠”之称的榆林市,思耀国从小就目睹过大漠风沙、万里萧条的苍凉。千百年来,重重大山困住了陕西地区百姓脱贫致富的出路,这里一度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状态。不过,这里在有朔风、大漠、古城的同时,也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思耀国就是在这沙尘滚滚的环境中锻炼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立志振兴家乡。2014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呼唤下,思耀国怀揣20多万元积蓄返乡创业,成立了“耀国家庭农场”,借助农业机械化之力实现了“蹬着皮鞋种地”梦。
头雁领航群雁舞 佳绩纷呈众欢畅
“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长空中的群雁,总有头雁引路,而每一项大工程的开启,也必定有“头雁”领航——思耀国就是这样一只领飞不辍的“领头雁”。2011年,榆阳区提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的号召,思耀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决定回到家乡开展创业旅程。实践探索期间,他发现仅靠资助等手段无法帮助所有乡亲,许多年轻人仍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尽管如此,大部分村民的生活依然艰难,城市和农村经济差异悬殊,入不敷出竟然成了外出务工者的生活常态。痛定思痛,思耀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榆阳区成立一个家庭农场,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带动村民增收增产,从而提高百姓的经济收益,振兴家乡产业。
2014年,思耀国创办了榆阳区第一个家庭农场——“耀国农场”。这个创新举措是“领头雁”精神的良好开端,为当地的农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也引领了乡村经济的新风向。他以身作则,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其中;他敢作敢为,让更多人看到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在思耀国的带领下,农场流转了连片耕地1200亩。通过整理土地、改良土壤、兴建水利设施、修建农田道路等措施,原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被改造为充满生机的水浇地,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同时,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当地畜牧业的成活率,降低了成本,毛乌素沙地探索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自农场创立以来,思耀国不断学习创新,不仅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还善于学习、善用农业高科技技术,为当好“头雁”持续努力奋斗。他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时至今日,耀国农场已培训农民超2000人次,无人机飞手120余人,为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了大量丰富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耀国农场建立了仓储冷链物流分解场、保鲜库、通风库以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等设施共计近 8000 平方米,还在农产品销售、优质产品推荐等环节大力创新,为周边省市、乡镇的120多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帮助,促进农民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此外,思耀国还积极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基地带全村、全村辐射全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为榆林市榆阳乡村振兴“头雁”培训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思耀国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他立志要抓住机遇,加强学习,将自己塑造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领军型”人才,助力榆林市早日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据介绍,思耀国积极倡导带头致富、共同致富、集体致富“三个意识”,并通过践行“三个意识”引领榆林市周边群众共同走向富裕之路。“我始终怀着一颗紧迫之心,希望能多思考、多做事,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思耀国说,“我要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这份信任和期待。”
绿色发展促和谐 种养结合创丰收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一路走来栉风沐雨,数十年如一日初心如磐。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耀国家庭农场成果颇丰。对于目前的经营模式,思耀国这样回答道:“农场的发展模式依然以科普知识传播和机械化服务为主,整合全国产业链资源,打造高效、环保、绿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机械化程度高和科技力量强的优势,思耀国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打通了农户享受高科技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精准对接每家每户的需求,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思耀国对“头雁”二字的深刻诠释。2021年,耀国家庭农场固定资产达500余万元,仅这一年就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综合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踏一片绿色,守一方水土。思耀国首先在自家农场引进了40只湖羊新品种和养殖技术,通过试验示范、熟化合成、推广应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湖羊养殖产业,规模达到了1万多只。昔日荒凉的毛乌素沙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羊舍拔地而起,两千多只湖羊、白绒山羊备受优待,全自动化的供料、清粪、换风设备,为羊群生长提供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农场大量种植苜蓿和牧草,并采用轮牧的方式让湖羊在限定区域内自由觅食,既为湖羊提供了优质饲草,又生产出了绿色健康无公害的湖羊产品,多余牧草还可供给市场,可谓是一举多得。
养殖湖羊的副产物羊粪,作为一种多元素肥料,还能够改善土质、提高农作物产量。耀国家庭农场始终坚持施用发酵的羊粪和国标认证的有机肥,并采用人工拔草,杜绝使用除草剂,仅此一项年季节性临时雇工就达到200多人次。思耀国还同步探索种植业,培育了更早开花、更早上市的马铃薯早熟品种,从选种种植,到施肥除草,再到挖采收获,每一步都严格把控。最后他还组织村民进行严格分级、精选装袋,以确保产品品质,满足不同市场的各种需求,促进产供销一体化模式的形成。
地下有“黑金”煤炭,陆上产“白金”湖羊。在思耀国的带领下,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曾经的荒芜之地已蜕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农场,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也已变成“面朝屏幕背朝云”的科技景象。对此,思耀国表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坚信:只有实现“种养殖”一体化,用动物粪便来种植蔬菜,才能真正地实现绿色、安全、健康的循环产业模式。这片土地上的“黑金”和“白金”将继续引领着他们实现乡村振兴,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笃行致远扛责任 开拓实干助兴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22 年,春寒料峭,雨雪交加,我国正面临着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关键时刻,思耀国带领着耀国科普兴农小分队积极协调组织抽调各类防疫物资,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这不仅是思耀国对炽热初心的又一次践行,更是他对党和政府的由衷感谢。
在榆林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思耀国发言时动情地说:“耀国家庭农场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各行各业领导干部的服务指导。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种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的综合实力,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榆林市现代化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让生命在振兴家乡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2023年9月,中国农学会公布“百项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事迹”(农学(科普)发〔2023〕10号),思耀国荣获全国“百项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事迹”的“高素质农民”称号,并在北京光明厅第一个发言并做主题演讲,题目是“用科技发展产业 传科技实现致富”。
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志愿者,思耀国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主动肩负起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重任,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将经验分享给更多农民,带动大家共同增收致富,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体验科技的魅力,未来他计划筹建一所可供农民学习和休闲的科技书屋和科普小院,让农民有书可学、有专家指导,满足他们更多学科技、用科技的需求,也让他们闲暇时有个场所唱民歌、闹秧歌、晒传统手工艺品,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增强生活幸福感,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建设和美乡村。
继往开来,而大有功于斯世也。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思耀国提出了“现代农业中要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科技结合后,既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又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他通过培训、讲座和产品宣传等多重途径,向消费者普及有机、绿色农业的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据了解,思耀国正在将自己的名字注册为品牌商标,以表明他对产品质量和生态环保的承诺。耀国农场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农产品,正在申请注册“耀国”商标马铃薯、玉米等农产品,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他说:“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和生态环保,我对此有十足的信心。”
在“头雁”思耀国的带领下,榆阳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乐于扎根乡村,投身于农业建设。他们带来了崭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这个充满活力的现象意味着农业发展的前景愈发光明。“我深深赞同年轻人积极投入农业发展的决心,他们充满热情,勇于创造,一定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多奇思妙想。这还是要感谢各种助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党和政府的悉心培养,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将继续关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升级,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转型,引领榆阳区农业普及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思耀国说。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榆阳区农业在党的领导和农业从事者的奋斗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拥抱现代科技,在发展浪潮中守住乡村振兴的初心,榆阳区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谱写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