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5G-A发展频传佳音,各地5G-A商用落地有条不紊,速率实测一次次刷新成绩。在3月28日举行的2024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上,中国移动宣布云手机正式接轨5G-A,为未来数字生活带来了更多遐想。
5G-A融合 算网融合创新添彩数智生活
云手机,顾名思义就是运行在云端的虚拟手机,所有的操作系统、手机应用、数据存储和计算功能都在云端处理,再通过5G网络把视频流传输到实体手机,实现端云交互。由此可见,云手机对网络带宽与云端计算依赖极高,而这两方面恰是中国移动所擅长的,与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与算力网络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中国移动全面发力两个“新型”,系统打造了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起了一套“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连接与计算基础设施的成熟完备,为云手机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中国移动初步建成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2024年将在300个以上城市部署5G-A,预计投资15亿元。在本次的5G-A商用发布会上,则公布了首批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
为何5G-A被如此推崇?原因在于5G-A相比5G在速度、延迟、连接数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并具备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能力,可满足更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在新体验方面,5G-A能为云手机、裸眼3D、XR等业务带来更优体验。这些业务优化也恰好与中国移动toC端产品创新不谋而合。
正如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周武在5G-A商用发布会上主题发言《5G-A,开启数智生活新时代》所说,“5G-A网络正以其卓越的性能提升,融合云与AI,衍生出新体验、新连接、新模式和新业务,丰富我们的数智生活体验。”
云手机的体验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延、画质,5G-A技术基于载波聚合增强和智能化保障,可以带来更高速率和更低时延,为云手机带来更优体验。据了解,5G-A赋能下,中国移动云手机将实现更清更强更流畅。具体表现为:
画质更清晰,享受视觉盛宴。凭借5G-A网络更优的网络保障,移动云手机网络画质可从1080P可上升到2K,用户在观看高清视频、畅玩游戏时,能享受到更加逼真、细腻的画面。比如,在家庭场景,云手机可以与大屏实现无缝跨屏联动。
体验更流畅,增添使用乐趣。对于云游戏体验来说,5G-A网络将带来更低时延。游戏中的延迟一直是影响玩家操作和体验的关键因素,5G-A网络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5G-A不仅能够使游戏高画质运行,还能降低游戏玩家在屏幕共享中的时延,带来更为顺畅的使用体验。
算力更强大,任务处理更高效。5G-A网络的高速传输能力加速渲染速度,使用户能够更快触达强大的算力服务。具体表现为,云手机用户在使用AI工具制作创意内容,如AI视频、AI写真时,可以更快速完成渲染任务并将内容传输给用户,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娱乐体验。
深挖算网融合价值 加快推动算力普惠
在2023年“517世界电信日”上,中国移动云手机正式商用,发布算力套餐,将这一“5G+算力”终端产品的标志性应用正式推向市场。在定位上,中国移动将其作为算网时代的“算龙头”,让用户对算力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长远来看,云手机的发展与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发展理念相契合,打造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算力网络,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5G-A时代到来,5G-A云手机将在已有基础上实现算力从能用走向好用助推普惠算力转化为数字生产力,最终实现算网深度融合,共同推动5G走向商业成功。就已有数据表现来看,云手机市场表现良好。截至当前,中国移动云手机用户发展突破千万,核心用户流量增长明显。
面向5G-A时代,中国移动5G-A云手机将重构算力消费新体验,重构能力底座,重构用户信息服务新入口,成为面向TOC领域的算力云服务的入口。面向未来全场景融合,打造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的统一入口。
迎接AI风潮,当前中国移动云手机已经先手布局,以云端AI大模型赋能,借助云端资源实现更强大的性能表现。笔者从具体负责移动云手机研发和运营的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了解到,助力实现通话升级,当前中国移动云手机已完成通信能力与安全能力的双重提升,实现量子密话、密信、趣味通话、商务速记等功能,并打造AI“小天”智能语音助手,在顷刻话语间即可提升通话体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移动持续发挥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的作用,在5G-A网络和云端算力的赋能下,通过“品牌运营+生态合作”,打造更多特色服务,全面提升用户差异化体验,实现更多场景化商业模式孵化和用户规模发展,繁荣5G-A生态,助推数智社会加速实现。(作者:刘启诚 包建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