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侵略军,一位名叫斐迪庇第斯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地跑了40多公里,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雅典城。为了纪念他,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增设了马拉松项目。1897年,美国波士顿举办了第一届城市马拉松比赛,如今的“波马”已成为全球马拉松跑者的梦想之地。
20世纪70年代,马拉松运动开始引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受到越来越多跑者的青睐,参赛人数大幅增加,赛事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仅3月30日至31日周末两天,石家庄马拉松、扬州半程马拉松等约50场马拉松比赛在全国各地上演,堪称马拉松“超级周末”。
其中,石家庄马拉松的赛事规模和参赛人数都创造了历史之最。在3.1万名跑者中,国际马拉松六星跑者、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和他带领的500余名君乐宝员工共同向终点发起冲刺,他们身穿的“君乐宝蓝”更为赛事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在赛后与前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长跑爱好者刘建宏的访谈中,魏立华说:“今年是君乐宝赞助石马的第十年,希望有一天,能把石马打造成能为城市代言、代表城市活力的赛事。”
https://page.om.qq.com/page/Oz8pRQi-ukqQRFeoZIX_L3Xg0
马拉松,让我发现更好的自己
刘建宏:从2012年开始跑步到现在12年,马拉松给你个人带来什么变化?
魏立华:首先是健康,其次是发自内心的愉悦,最重要的是自信,有信心去完成一些其他人认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2011年刚开始练习跑步的时候感觉特别不好,只能跑200多米就跑不动了,肺像是要炸了一样。”回忆起刚刚开始练长跑时的情景,魏立华至今记忆犹新。
在那之前,他已经意识到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让自己的身体发出了警戒信号。而偶然从电视中看到,一个80岁老人边看新闻联播边原地跑步锻炼身体,让他萌生了跑步健身的念头。
作为一名刚刚开始进行跑步训练的初学者,魏立华的体力存在缺口,但他坚持每次跑步都比上一次跑得更远,300米、500米、1公里,直至更远。在跑步的过程中,魏立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经过坚持不懈地耐力训练,终于把自己的长跑纪录延长到了10公里。
跑着跑着,魏立华的体重从185斤降到150多斤,原来合身的衣服穿起来已经松松垮垮。虽然工作日程还是安排得很满,魏立华依然坚持每天跑10公里。“每次跑完10公里,感到整个人浑身上下都很清爽,工作中的压力和各种烦恼并没有消失,但我感觉可以把它们都踩在脚下,更乐观、更专注”,魏立华说到。
在习惯跑10公里之后,魏立华想要挑战更长的距离,突破自己的极限。2012年,他参加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首次成功完成半程马拉松。
全程马拉松是每一个跑者在完成半马后最向往的挑战,“长跑里面的名堂很多,确实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魏立华信心百倍地去挑战全程马拉松,却连续两次遭遇失败。从半马到全马的跨越对很多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成败取决于包括个人体能水平、训练计划、比赛策略、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多种因素。不过,失败并不总是坏事,它可以成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经过仔细分析,魏立华发现两次挑战全马失败都是跑到30多公里的“撞墙期”时,在身体非常疲劳的情况下,精神上放弃妥协了。“精神上稍微一妥协,你就停下来了,停下来之后你再想跑就起不来了。第三次挑战全马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绝不给自己找任何放弃妥协的借口,爬也要爬过去。”
2014年,魏立华在石家庄马拉松赛场第三次挑战全马,最终成功冲过终点。接着一发不可收拾,2017-2019年间,他先后在波士顿、纽约、东京、芝加哥、伦敦、柏林跑完全程马拉松,完成全球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在成为“国际马拉松六星跑者”后,魏立华谈到,“我觉得作为一名业余马拉松跑者来说,已经没什么遗憾了,剩下就是继续坚持,继续奔跑。”
对于魏立华来说,马拉松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已经跑马拉松十多年,从一开始只能跑两三百米,到2014年完成人生第一个全马,再到2019年获得大满贯,马拉松几乎重塑了我的身体和观念。马拉松让我收获健康、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自信,发现更好的自己。”魏立华如是说。
从起点到终点,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刘建宏:究竟是创业者、企业家的精神支持你跑马拉松,还是跑马拉松一直激励你不断创业推动企业发展?
魏立华:我觉得更多的是跑马拉松的体验一直支持我,把企业做的越来越强。
马拉松不仅让魏立华发现更好的自己,还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刚开始练长跑时,魏立华就发现,马拉松与企业经营有很多相通之处。
跑马拉松需要坚持、专注、突破,做企业同样如此。“跑马拉松会经历痛苦、自我怀疑,甚至是绝望。我们必须挑战自己的体力和意志极限,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疲劳期到达终点,收获挑战自我成功后的成就感。”魏立华回想起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时,遇到那段在马拉松跑圈中著名的“心碎坡”的经历。波士顿马拉松赛道的32公里到34公里之间,有一个长度600米左右的上坡道,恰好是选手最容易疲劳的“撞墙期”。当他跑到心碎坡时,看到那么长的大上坡,身体的疲劳加上精神的绝望让他差点放弃比赛。他不敢往前看,只能低头苦熬,眼睛盯着自己的双腿,一步步跑上去。“这个时候就是靠专注和坚持,马拉松和企业发展有的地方很像,太遥远的目标没意义,要专注于脚下,挺过去就有巨大的收获。”
在长期坚持马拉松运动中锻造的专注与自信,让魏立华相信自己能够实现一些过去的自己认为很难实现的目标。“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马拉松精神也在君乐宝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君乐宝的企业精神:“敢想、敢干、坚持”。2014年,魏立华带领君乐宝突破酸奶业务的舒适圈,进军婴幼儿奶粉市场。那时,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80%的市场份额。君乐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升婴幼儿奶粉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魏立华回忆到,“我和奶粉团队的同事们说,做奶粉就像跑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只要努力、坚持,慢慢就会突破极限,最终一定能到终点。跑马拉松就是和自己比,现在做奶粉也是和自己较劲,只要君乐宝的同事们不松懈,用马拉松精神做奶粉,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于是,魏立华选择了长期主义,选择了用敢想、敢干、坚持挑战不可能。为了保障婴幼儿奶粉的安全和品质,魏立华从草原上的一株牧草开始,打造君乐宝的全产业链布局,创新了“六个世界级”模式。最近10年,君乐宝在草业和牧业上的投资超过100亿元,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5家现代化牧场,养殖了18万头奶牛。还投资5亿元建设科学营养研究院,让科技创新成为君乐宝持续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跑马拉松给我的自信,我不敢投入啊。但我相信君乐宝能够像跑马拉松一样,一步步打造奶业全产业链,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这是一场肩负使命与责任的奔跑,也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奔跑。
在魏立华的带领下,君乐宝奶粉从无人问津到全国销量领先,带动国产奶粉重获国人信赖,完成对国外品牌的超越,国产奶粉市占率从最低时的30%增长到如今超过60%。据最新欧睿数据,君乐宝配方奶粉全国销量领先,君乐宝悦鲜活鲜奶已成为高端瓶装鲜奶全国销量冠军,简醇酸奶成为低温酸奶全国销量冠军。成绩背后,是君乐宝秉持马拉松精神,用专注和坚持“跑”出来的一个个冠军。
对于魏立华来说,马拉松不只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精神上的锤炼,教会了他专注与坚持,获得强大的自信,这些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马拉松的赛场上,每一次自我挑战都是对企业成长的一次深刻启示。君乐宝与马拉松的关系,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
让更多人健康奔跑 让更多人收获朝气蓬勃的生命状态
刘建宏:有没有想过自己,跑马拉松还能跑多少年?
魏立华:我和朋友们说,我的目标是跑到80岁。
刘建宏:未来石马能不能像波士顿马拉松那样成为一个城市的节日?
魏立华:我非常希望石马能够像波士顿马拉松那样成为一个城市的节日和象征,能够体现国际大都市那样的年轻与活力。作为一个石家庄人为这座城市做出一点贡献,我会很自豪。
魏立华不仅自己跑马拉松,还鼓励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马拉松运动,多次带领君乐宝跑团在国内外参与马拉松赛事。迄今为止,君乐宝先后参与全程、半程马拉松的员工达1万人次以上,部分员工达到大众精英跑者水平。
当被问及继续跑马拉松的动力和目标时,魏立华说到,“现在跑马拉松本身就是一个爱好,同时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另外就是想通过自己跑马拉松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跑,我不仅在君乐宝内部推广马拉松运动,还鼓励我所有的朋友都去跑马拉松,都成我的执念了,我特别希望更多人通过马拉松收获健康和愉悦,激发自己的潜能。”
为了“让更多人健康奔跑”,随着君乐宝在全国业务和产业链的延伸布局,君乐宝也赞助支持了更多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从2014年赞助石马至今的10年中,君乐宝相继在保定、衡水、秦皇岛、江门等多地赞助了50多场马拉松赛事。10年中,石家庄这座城市锻造出了石马这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君乐宝也为石家庄市民带来更健康的体魄,并见证了马拉松赛事在更多城市中蓬勃兴起。
而君乐宝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阶段。2023年初,君乐宝启动科学战略,致力于实现“成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企业领先者”的愿景,以科学营养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精准的健康升级解决方案,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实现企业愿景的征程上,魏立华和君乐宝致力于将马拉松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传递到更多城市,让跑步成为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让更多人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更多城市的大众一起运动,一起奔跑。只要坚持跑下去,就能收获健康的身体、心态和精神,保持踏实坚韧、勇往直前、朝气蓬勃的生命状态。君乐宝也将为国人提供更优质的乳制品,我们希望每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能在获取充足的营养后健康地奔跑,就像今年石家庄马拉松的口号‘科学营养,冠军领跑’”,魏立华如是说。(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