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薪火,乐育新芽 ——湘潭大学雁过留“衡”支教团非遗文化系列课堂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24-07-18 11:36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8864   会员投稿
当前位置:CCTV央视一线聚焦 >> 资讯

(通讯员:湘潭大学 何明月 尹艺霏 张雨晴)

截至7月16日,湘潭大学雁过留“衡”暑假支教团为期5天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于栗江联合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之家”成功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弘扬非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以非遗文化赋能留守儿童成长之旅。活动设计涵盖了“舌尖上的非遗”“剪纸艺术:古韵今风的交响乐章”“金箔工艺:鱼跃龙门寻金拾遗”“绘出最美青花瓷”等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为了加深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增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湘潭大学雁过留“衡”暑假支教团来到了栗江联合学校,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非遗启程:食遗飘香,寻味清欢

“什么是非遗?”支教志愿者以这一提问作为开场白,在“舌尖上的非遗”一课中,向同学们阐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和内容。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支教志愿者讲解糖画、玫瑰腐乳和花馍馍三类饮食非遗,这些非遗美食,传承千年,不仅存留于味蕾之上,更承载着敬神惜时的祈愿、民俗与审美。最后的手工实践环节,同学们以花馍馍的图片为灵感,用超轻粘土制作出金元宝、蛇、鱼等形状,玩得不亦乐乎,将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

图1为学生用超轻粘土制作出金元宝的图片

非遗筑梦:青花流芳,瓷韵悠长

“青花瓷的经典纹样有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回纹……”支教志愿者展示了各类青花瓷的图片,使同学们初步领略到青花瓷的典雅高贵之美。在绘画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水彩笔,将青花瓷的传统纹样与个人喜爱的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支教志愿者鼓励大家在课外学习中多多了解青花,将青花之美融入生活。

图2为学生绘制青花瓷纹样图片

非遗护航:以剪代笔,纸上生花       在“剪纸艺术:古韵今风的交响乐章”一课中,支教志愿者首先追溯了剪纸的起源,并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们领略到剪纸艺术的多样性。课堂上,学生们还讨论了剪纸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的应用。支教志愿者向学生们展示折叠、剪刻技巧,并以窗花为例作进行示范。在艺术氛围的感染下,大家跃跃欲试,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同学们的剪刀下诞生。指尖方寸间,学生们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3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图片

非遗育童:以箔为墨,寻金拾遗       在“金箔工艺:鱼跃龙门,寻金拾遗”课程中,支教志愿者向同学们阐述了金箔的特点——薄如蝉翼、光亮柔软、轻如鸿毛,以及它的用途——除了装饰庙宇佛像、家具、石碑等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课堂中古人用金箔点缀食物、饮用金帛酒等故事不仅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还激发了对金箔历史的兴趣。听完非遗金箔的制作步骤,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起DIY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由于金箔薄如蝉翼的特性,同学们动手时更加耐心细致。最终,在支教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齐心协力,一幅幅精美的金箔鲤鱼画呈现在眼前。支教志愿者还告诉同学们,应珍视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4为学生制作金箔画图片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度认同,以及对文化生命力之所在的深刻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陌生名录,而应是鲜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使其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此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不仅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孩子们的世界,还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播下了非遗传承的希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图5 为志愿者和学生们的合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CCTV央视一线聚焦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免责声明: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6- CCTV央视一线聚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