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充分激发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7月24日—28日,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欣“乡”荣社会实践团赴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西城仔村,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
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推动乡村“文化”脱贫。实践团成员们一同走进西城仔村,给乡亲们“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实践团成员们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助力新农村建设。秉承“艺术点亮农村”的理念,发挥成员专业所长,结合乡村民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演出方案,采取歌、舞、乐结合的形式为村民们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走访当地住户进行推普实情调查,了解到“说话带乡音”是当地人们的生活交流习惯,也是西城仔村群众致富的语言障碍,实践团成员们因地制宜,针对入学前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以“字”标语、“词”标语、普通话广告标语为载体,走进农户开展推普活动。以村级活动场所为主阵地,开展“授课+表演”的模式,引导村民上台展示成果,从“推普”到“展普”,既当“学生”,又当“选手”,调动村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当地村民自创自办、自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西城仔村基层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深刻转变。
二、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随着群众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由“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脱贫,西城仔村村民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化道路。但在关注产业发展基础等情况的同时,也要关注满足产业品牌设计需求,以“富产业”为支撑,激发发展动能。实践团成员们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已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优化运行方式,丰富村落文化符号,丰富“御叶坊”的品牌概念,构建完整的品牌文化,通过品牌故事、标识体系和文创产品让西城仔村会沉淀已久的人文底蕴与田园风光更加鲜活,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转型,带领群众致富。
在新型诈骗方式频出的背景下,为增强脱贫人口防诈意识,正确识别生活中遇到的诈骗信息,全力守护好脱贫人口“钱袋子”。实践团成员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上门访、电话访、微信访”和“广播宣、海报宣、活动宣”的“三访三宣”行动,形成立体、多元的反诈宣传网络,不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精度,持续掀起全村反诈的新热潮。利用一创建、二优化、三提升的方式,创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广大群众防诈骗意识和能力助力“富”脑袋。
三、从产业兴到产业融
实践团成员来到西城仔村御叶坊茶厂,通过实践深入了解酸枣叶、红薯叶等茶叶,作为西城仔村的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茶+”发展道路成为西城仔村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实践团成员重点关注御叶坊新媒体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运用自身学科知识与优势为酸枣叶茶的数字化宣传与销售提供想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将实践团考察的部分文化象征内化为素材,结合AI打造产品IP形象,经转换后输出为文创概念方案。
同时,实践团充分利用西城仔村旅游业发展,西城仔村是以垂钓、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实践团成员依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优势,通过拍摄照片、制作视频等宣传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踏入田间地头,录制文旅宣传片,通过镜头诉说与文旅融合的故事,展示融合发展下的小院民宿、生态园等场景设施把握以文兴旅主基调。并且邀请到当地网红老乡“农村大胡子”老师一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直播,积极探索实践把“手机”作为“新农具”,凭借“小屏幕”打开“大市场”农产品特色推介方式。
此次三下乡活动,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欣“乡”荣社会实践团秉承“以文化人,以文兴村”的理念,开展防诈骗走进农村学堂、推普联动农村文化、科创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科技兴农,引智引技到田头。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以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为引擎,发挥传媒专业的宣传推广作用,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学思践悟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